赞同刘老师的分析。因为burst out 和burst into sth 都不属于习语idiom范畴,都是属于词组phrase,比如牛津就把它们归于phrasal verb.习语确实不能按照字面解释、不能改动,只能照搬照套,但词组可以,刘老师就解释得合情合理。
回答于 2021-01-29 19:34
1)单纯地得到一个答案,助益并不大。网友提问,应该注明出处,说明理由。比如说网友的这句话,是谁(授课老师、语法教材、视频教学等等)认为错了?TA们认为错了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大家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2)个人看法:如果是你的老师或者某本语法书上说这个句子错了,TA们应该不是说这个句子被动、主动或者it用错等...
回答于 2021-01-22 10:51
take action 仅仅只是表示“采取行动”,并没有提及具体的行动措施,也就是说 take action 只是表示 do sth,并没有说how to do it. 也就是说sth不是重点,重点是do。例如:We are ready to take action.我们准备行动了。--->重点是为行动做好了相关准备,如何行动、采取哪种行动方式等,并未提及(不是重点)还要注意:ta...
回答于 2021-01-21 16:13
二者确实是同义词。quotation为“标准”英语,quote多用于口语和非正式场合,有时也出现于正式书面语中。另外,复数形式的quotes也有引号(quotation marks)的意思。虽然遭到英语评论人士的反对,将quote用于quotation的缩写形式这种用法,已存在近150年了,而且在非正式场合的引用非常普遍。不过,比较正式的场合,还是建议...
回答于 2021-01-21 14:04
“为什么要加一个reason,for which 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我分析不清楚which是在for which reason 中担任什么角色”which指代“his power...was ...limited",即”......的能力有限“for + which + reason =由于(for) + “......的能力有限“ 的(which) + 原因 (reason)虽然翻译不能逐字对号入座,但希望这样分解一下,能...
回答于 2021-01-18 13:40
the poor用作名词时是因为后面省略了people吗?是的,这是“the+形容词”这种结构的解释之一,常见于港台,国内很多老师也采用,因为它容易上手,容易套用。其核心思路是:句子所有要用到名词的地方,都处理成“名词短语”的形式,即:限定词+形容词+名词 = 名词短语。其中,形容词部分可有可无,限定词部分也可以是零冠词(没...
回答于 2021-01-16 12:44
哎,这位网友有个基本概念要搞清楚才好(先抛开祈使句和口语体):主词(subject)+动词(verb)组成的词串再短(单词数量再少),它也是句:It rains. 否则,词串再长(单词数量再多),仍然只能算词组,而不能称之为句。只不过有些句不能单独存在,所以才叫从句。因此,不管是什么从句,它都要有主词和动词的存在。所以...
回答于 2021-01-15 16:38
新版功能,我也在摸索中。目前看来追问的话,好像是直接在答疑人的帖子下以评论的方式进行。比如现在mikee网友回答了你的问题,你要是对mikee网友的回答有疑问,想进一步追问的话,直接点击mikee网友回答贴的下方那个 “0条评论”,就可以追问了。也就是说,你对谁的回答有疑问,你就可以向谁追问,直接点击对方的“0条评论处...
回答于 2021-01-13 12:47
就内容理解而言,有两处失误:1. “her personality ...” 这里不宜意译为她的魅力,直译为她的个性就好,是说她的个性出乎森永(Seiji)所料。2. “ Although they...” 这里的they不是指森永和他喜欢的那个idol,而是指那个idol和黄蝶崎柚(Yuzu Kichougasaki),所以不是“他们有不同的姓”,而是“她们姓氏不同”。就翻译角度而...
回答于 2021-01-10 01:01
既然是考相同的试卷,简单的单词量打折这个想法,完全是忽悠,纯粹是忽悠,即使要打折,好歹也得从词频入手,而不是简单打折。历年的高考难度系数大约为0.5-0.6左右,换成均分(150分制)约为75-90分左右,这是出题人希望考生能考到分数段。基础类考题(单一知识点)占分值50%左右;综合题(两个或以上知识点或技能的叠加)...
回答于 2020-12-30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