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你就输了系列之何谓译文要浑然天成

认真你就输了系列之二

今天我们来谈谈译文要追求的标准。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信、达、雅”三字经。唉,这个标准并没错,但何为雅?你又可知严复先生自己口中的雅是指古雅-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我们模仿不来。所以这个雅,怎么去理解,怎么去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没有可操作性。译文,追求浑然天成就好。

 

何谓“浑然天成”?简单说来就是:写英文的时候不要想中文,写中文的时候也不要受英文的干扰。尽量使译文读者感觉不到外文的怪异。比如,读者阅读一篇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文章时,感觉就像阅读一篇中文文章一样,没有英文的痕迹或者所谓的翻译腔,反之亦然。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等等,我先在本站搜索一下,现在有人居然想在网络上搞学术霸凌:自己用过的字,别人碰巧用了,除非是唱赞歌,否则就是找自己的茬;自己翻译过的文章,别人不能再翻,再翻,和自己一样可以,不一样,那就一定是想改自己的译文,那就一定是对自己充满恶意,就是想和自己争高低...... 真是活久见,怕了,罢了!  好了,搜索完毕,我用的这个例子,本站没有专家学者使用过,那我们第一个例子节选自某日产汽车宣传手册的一段:

 

例一

Using our heads and our heartswe are dedicated to creating distinctive cars and customer-friendly innovations...

凭借智慧灵感与内心感受,我们创造别具一格的汽车产品,并为之呈献人车相悦的方案......


继续往下看之前,童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文是innovation,而译文却翻译成方案?想想......再想想......哈哈。你想一下,我们中文说到产品的时候,常用搭配会是什么?是不是产品服务、产品方案?所以译文:创造......产品,呈现......方案。这就是凡哥上文说的,译文要浑然天成,你写中文的时候,就不要受到英文的干扰,反之亦然。

 

说到这里,凡哥不得不提醒童鞋一点:权威人士的译文就一定是好译文吗?有人喜欢动辄就用头衔、身份来压人,用这些身外之物来强调可比与否。首先,这种学术界的陋习是不可取的,别人只会觉得你不过是理屈词穷心虚罢了;其次,逻辑上也站不住脚。有联合国“译神”之称的叶子南老师,任教于美国蒙特雷高翻学院(全球三大高翻学院之一),无论是头衔、地位、身份比什么985副教授,国内重点刊物发文要高多了吧?叶老师写过一本书叫《英汉翻译案例讲评》,就是各种体裁的英文文章下面,叶老师都附上了四篇其他老师或学生的中译,然后逐一点评。很值得学习的一本书,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好好看看。但是在其中一篇五星级酒店(Luxury Hotel and Spa)的文宣中,叶老师对其中的一篇英文老师的中译赞不绝口,认为是“中文表达非常地道,无任何英文痕迹”:

 

例二

......来到“皇殿传奇”,就有超越想象的快意。在这座主题公园,鬼斧神工的宫殿,足够把白日光阴消尽;琳琅满目的娱乐卖场,来时月光满盈,走时晨星已成群。主题水上公园清凉消暑,水疗度假村放松筋骨,皇殿无处不惊喜,天天有传奇。到“皇殿传奇娱乐休闲,老少咸宜;看“皇殿传奇”一枝独秀,群起效尤。

 

上面这段获大师赞誉的中译,我想只要中文还过得去的童鞋,应该能找出一些致命错误吧?我每次拿给班上的新生找错,他们都能挑出几处大错,你能说这些学生大学都没毕业,连学位都没有,还不是中文系的,也配给大师钦定的译文挑错?所以,“科学”本身不是科学,科学的方法和过程才是科学;权威人士的译文也不一定是权威的译文,只有经过科学探索和验证之后的译文,才是更好的译文。

 

以上是英译中,再举个中译英的例子。上篇帖子我说过,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情况下,译文要尽可能简洁,但有人偏要片面理解为是去衡量字数的多寡,我也只能呵呵了。假设去年夏天你在海边邂逅一位女神,对她一见倾心。可惜:

 

例三

......夏天一过去,她就消失不见了。

这句话,可能有些童鞋会翻译成:

After the summer past, she disappeared.

这其实不叫翻译,充其量属于阅读理解的层次。你要翻得漂亮的话:

She disappeared with the summer.

 

这样一改,是不是更贴合你的心情?这就是我说的译文要简洁,但简洁不是简单地进行字数的增减--改译相对于原译,也只是少了一个单词而已。如果有同学看上面的改译一时半会没看出门道的话,想一下世界名著《飘》这个书名的英文原文是什么?当然,你不能直接把gone放到句中去,那样有可能让人产生你的女神人间蒸发的误解^_^

 

那么,要追求“浑然天成”的译文,具体要如何做?如何着手呢?当然要从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中英文差异方面入手。看本文最后一例:

 

例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个例句是钱歌川钱老《翻译的技巧》里面的习题,也是我最喜欢拿来做讲解的范例之一,因为虽然只有简简单单八个字,但你认真琢磨的话,它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值得注意的中英差异。所以老一辈的大家写书远非那些为评职称而发表作品的所谓“砖家”可比。我们一起来看看(仅供浏览):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查看完整内容

  • 发表于 2021-01-31 11:20
  • 阅读 ( 2062 )
  • 分类:其他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凡哥英语
凡哥英语

海归英语教师

26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柯编辑 293 文章
  2. 管理员 226 文章
  3. 黎反修 107 文章
  4. 蒋学文 95 文章
  5. 刘永科 54 文章
  6. 倪肖丁 51 文章
  7. 舒清海 36 文章
  8. 陈根花 3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