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哥英语
凡哥英语 - 归师
年费会员 实名认证 专业认证

性别: 湖南 - 长沙 注册于 2018-04-13

擅长:英语

因为不会,只能硬背;死记硬背,考试崩溃!

求助 拜TA为师
2177鲜花数
53995 经验值
258个粉丝
0个弟子
主页被访问 26724 次

最近动态

2025-10-31 16:43 回答问题

曹老的不同解释旁人无从推测,得他自己解释给你听,语法方面的深入分析,有待其他大佬,我这里从语意方面入手解释,看能不能对你有一定的启发?1. 关于夸克第5句,语法上没错,但是逻辑上欠通,只能认为是不太自然的说法,原因出在treat这个词上。你会发觉“对待我像对待陌生人”,这句话无论是过去说,现在说,还是将来说,“treat”和“be a stranger”二者总是同步发生,二者之间的假设关系,逻辑上不存在先后的时间关系,所以treat如果是treated,be自然就是were。“他待我如同我曾(待我之前)是陌生人”,这句话逻辑上是别扭的。试比较:He talked about the accident as though he had been there.这句话就没问题,因为存在时间错位:他谈起那场事故(事故已发生),好像他当时(事故发生时->早于他谈论时)就在现场似的。这个时间错位,逻辑上是讲得通的;2. 当你掌握了“时间错位”和“时间同步”这条时间的逻辑线,下面的句子就很好理解了:At 3:42 a.m., everything began to shake.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ere coming to an end. 这句话和She treated me as though I were a stranger的性质一样的:在3:42 一切开始摇晃的那一刻开始,感觉(什么时候的感觉,3:42那一刻地动山摇的感觉)就是:世界正走向终点(什么时候走向终点?3:42那一刻-->时间同步)如果换成had done 呢?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had come to an end.什么时候的感觉:3:42那一刻的感觉;什么时候走向的终点:3:42之间就走入终点了。所以,第一句were coming...,恐惧的是过程--世界走向毁灭的过程;第二句had come..., 恐惧的是结果--世界已经毁灭的结果。所以,我们是根据要表达的含义去遣词造句,而不是依据语法规则去生搬硬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所获!

2025-10-29 13:36 回答问题

动词的分词形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同于形容词,所以melting + n 和 melted + n这种结构中,melt已经不被视作动词,也就与及物和不及物无关了。你自己看看自己写的中文:“正在融化的”、“已经融化的”,“......的”不就是形容词吗? 所以,过于纠结/钻研语法,就容易陷入这种,本来一眼就可以看清的东西,偏偏分析得头昏脑胀。就好像看一个简单的汉字,盯着它看,看久了,就会越看越不像自己认识的那个字,道理是一样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清查英英,必有所获!

2025-10-29 13:25 回答问题

因为用复数,会让人误解作者是在比较一个一个的面团(dumplings)数量。作者是在做成份对比,或者说是对比馅料(dumpling)和汤的配比/比例。食品类名词在烹饪类的具体/专业描述中,用于表食物的某种物质/成分、类型/类别时,做不可数用很常见,但是着眼于语言现象整体的话,这种用法相当少见,日常使用,dumpling还是多做做可数名词用,而词典只会优先收录高频用法。所以,字典在国外只是众多参考工具之一,而国人喜欢把它当紧箍咒戴在头上,因为戴上后金灿灿、金光闪闪的,很有排面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所获!

2025-10-25 23:16 回答问题

你的答案正确,但是啰嗦(photo重复);题目答案正确,而且简介;原因:表示所有格只是of的功能之一(如果你去上“正经”的翻译课,专业老师会告诉你of有13种译法)。a photo of ... 此处理解为“主题是/描绘的是......”的照片。所以,如何避免你答案的啰嗦呢? The photo ... was a photo of..., 常见做法是“同义互换”:be of... 的含义就是“关于/描绘......”的。所以你们两个答案都对,但是题目答案更佳,因为后者避免了photo的重复。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收获!

2025-10-25 22:41 回答问题

我们把问题简化下。1. 动作有长(持续)短(瞬间)之分: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睡觉睡一整天,读书读一下午,所以类似睡和读这类的动作属于长动作;无论你愿意与否,进来就是进来了,出去就是出去了,不可能不停地处于进来/出去的过程中,所以进和出之类的动作属于短动作;2. 能否替换问题:80%的通常:while连接两长;when连接一长一短;20%的例外:when连接两短;when连接两长,特别是一长是另一个长的时间背景,如:When I was living in Changsha (背景), I worked as a teacher.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的区别:这个区别和when/while没有关系,也和是否“过去”没有关联。一般时——强调状态;进行时——强调动作;所以:I work as a teacher. -->强调状态-->持续  --> 每天教书--> teacher 是我的Job;I'm working  as a teacher. -->强调动作-->正在进行的动作 -->正在教书(动作)不等于 我是老师(状态);上面讲的理顺了,你的两个问题就可以自己回答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收获!

2025-10-20 01:24 回答问题

基本功不牢啊,snoopy网友。何谓A is B? A is B means A=B, 如果AB之间不相等,就不能说A is B (小说的比喻手法除外), I'm a teacher 之所以正确,因为此时I= a teacher, a teacher = I。所以不要被中文“是”误导,中文可以说“人生就是一场梦”,但是英文不能说Life is a dream. 因为Life和a dream是两个不同的东东,不能直接划等号。同理,which way = 方向,to the shop = 地点,方向和地点是不同的概念,所以A错。除非改为which way to the shop is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所获!

2025-10-16 11:04 回答问题

关于surf问题,你的理解没错,牛津等权威词典确实把网上冲浪标记为及物动词,但是用于不及物动词,也不能说错。因为国人学英语,喜欢把某本词典/语法书当作使用英语的唯一标准。实际情况是,老外只把词典当参考,偶尔使用的参考,并不会对照字典亦步亦趋地来使用英语。就像我们现在说中文,写文章,有些字词的使用,也不见得都符合《新华字典》的规范(毕业后,还有多少人经常使用《新华字典》?),还不是都“随大溜”——大部分是受社交媒体的印象。这种”随大溜“的现象,中西方其实都差不多的。所以聪明的英语学习者,都去追主流的报刊杂志,而不是抱着某本权威字典或权威语法书死坑;关于payment的理解,其实你看原文用的介词by,就应该知道by后面接的是(租车)方式方法,所以后面起解释作用的payment就不可能指金额——因为原句谈论的是租车方式,不是谈论租车价格。要理解某个单词在某个句子中的含义,就不能脱离该句子的语境,孤立地看单词在字典中的释义。all day = all day long = 整(个白)天,其反义词是“整夜”= all night牛津字典的解释:朗文字典的解释: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所获;要有所获,必须得法;

2025-10-13 20:32 回答问题

你这里的分析没什么问题,far修饰整个too late短语。但你的提问是“两个副词修饰形容词时,两副词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再提炼一下:1. 只有形容词前面的副词都属于程度副词,才能形成你所说的类似“俄罗斯套娃”般的嵌套关系,比如 way--> (too late), much--> (too late), a bit too --> (too late); 2. 除此之外,一般是副词并列,共同修饰后面的形容词:genuinely, truly happy = (genuinely+truly) --> happy有规则,必有例外,一下子想不起有哪些例外。看看其他老师有没有补充。不过既然是例外,就不会很常见,以后遇到了,见一个记一个就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所获!

2025-10-13 02:09 回答问题

其实你要多点自信,个人觉得你的分析已经相当靠谱了。不过要指出的是,这句话如果做语法分析,它已经涉及到“结构歧义”了—— as you are 既可以分析为状语,也可以分析为定语,两种分析,语义上都能解释得通,而语法上,做定语还是状语,看你运用哪种语法框架。比如说,如果是传统语法框架,as多视为从属连词,常引导状语从句;而在生成语法框架中,as的功能被扩展为具有关系代词的功能,as分句后面的Empty Category,逻辑上都指向you,所以多半会分析为后置定语。结论,无论是视为定语,还是状语,都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只爱真实的你,而非勾勒的影。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所获!

2025-10-08 01:00 回答问题

你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单纯为了分析而分析(这已经违背语言学习的本质和目的了)。你列举了两种分析,一种是连自己都有所怀疑的”把west拆掉......",另一种是权威字典(韦氏词典)告诉你了 out west (或者大写W,out West)为习惯用语;那么做为学习者,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放弃字典的解释,而去思考自己都怀疑的分析?实在不放心,可以把字典的解析代入原句:固定的方位副词out west表示“在西部”这个大的区域,后面的指示副词here表示说话者所在的具体位置(这儿/此地),“为了找他而长途跋涉来到西部(out west)这个地方(here)”  至于你说的“不及物动词+all the way”的这种结构,既是一种可以语法解释的结构(副词短语all the way修饰前面的动词,强调该动作的完整性和距离感),又因为短语 all the way和动词的搭配即固定又高频,所以它也有习语的意味了。你说”She came here for you“,听者只知道你说了一件事。而”She came all the way here for you." 听者立马会感觉到她付出的努力和这段路程的不易。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勤查英英,必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