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网友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本人也有同感。
一、从编序的底层逻辑来看
编序的底层逻辑是建立参照系下的区分规则,无论是“甲、乙、丙”还是“Ⅰ、Ⅱ、Ⅲ”,其使用的合理性取决于使用编序区分事物的必要性。当序列中仅存一项时,编序便失去了区分功能——就像“班级里有两名女生”可以用“女生甲”和“女生乙”来区分,但若“班级里只有一名女生”就无需再标注“女生甲”。
2024年新课标卷有Ⅰ、Ⅱ两卷,通过序号明确区分两套试卷的适用范围,即新课标Ⅰ卷对应一部分省份,Ⅱ卷对应另一部分省份,这里的Ⅰ卷、Ⅱ卷就起到了很好的区分作用。而2024年老课标卷仅有一套,既然无“乙卷”作为参照,“甲卷”的排序属性便成了无源之水。此时的“甲”不仅起不到区分作用,反而容易引发认知混乱——人们可能会自然追问“有甲卷,那乙卷呢”,这种疑问本身就说明命名的不合理性。
二、从名称的延续性来看
有人认为“2024年全国甲卷”是对“2023年全国甲卷”名称的沿用,但这种说法似乎也站不住脚,因为2023年使用“全国甲卷”的省份与2024年使用所谓“全国甲卷”的省份并不完全一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查一下)。虽然早些年全国卷确实存在“甲、乙”并存的情况,但当时“甲卷”因有“乙卷”作参照而合理。但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使用老课标卷的省份逐年减少,2024年已从2023年的两套老课标卷变成仅剩一套老课标卷,当序列从“甲、乙并存”缩减为“仅剩一套”时,命名应随序列变化调整,而不宜机械保留旧称。
三、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几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类比一下:
例一:我今天买了一件衣服,第一件是红色的。——“第一件”隐含“存在第二件”的预设,若只有一件,可考虑改为“我今天买了一件红色衣服”。
例二:我今天重点讲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第一个”暗示“有后续问题”,若仅一个问题,可考虑改为“我今天重点讲的问题是……”。
例三:我们在那儿待了一天,第一天我们去爬了山。——“第一天”隐含“待了多天”,若仅一天,可考虑改为“我们在那儿待的那天去爬了山”。
这些例子与“2024年全国甲卷”的表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用“序列词”描述“唯一项”,本质是对语言逻辑的违背。
四、小小建议(供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可以考虑将所谓的“2024年全国甲卷”改为“2024年全国卷”(即去掉“甲”字;可视为是“2024年全国老课标卷”的简化)。
以上只是个人理解,不一定对,仅供参考!不妥或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